研究有望让肠道菌群预测免疫治疗反应,Cell子刊发表消化科陈豪燕团队成果
来源:上海仁济医院 2025-02-17 10:30
研究揭示了肿瘤患者体内五种不同的肠道微生物肠型,并与抗PD-1/PD-L1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陈豪燕研究员团队在Cell子刊《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IF=28.9)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肿瘤患者体内五种不同的肠道微生物肠型,并与抗PD-1/PD-L1免疫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由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代谢物Phenylacetylglutamine(PAGln)在免疫治疗中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T细胞活性上的影响。同时,研究还探讨了肠道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潜在治疗策略,尤其对于那些对抗PD-1免疫治疗表现出耐药性的患者,FMT可能通过重新塑造其肠道微生物群来恢复治疗反应。

在癌症免疫疗法中,抗PD-1/PD-L1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变异,如何预测并优化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为了探究肠道微生物群对免疫治疗的潜在影响,研究团队对303名接受抗PD-1/PD-L1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了粪便微生物群和代谢物的多组学分析,结合四个公共宏基因组数据集(568名患者)的数据,发现了与治疗反应密切相关的五种肠道微生物肠型。每种肠型不仅有着不同的细菌组成,还表现出独特的代谢特征,这些肠型及其代谢物能够作为生物标志物,帮助预测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
研究团队还深入分析了PAGln这一由肠道细菌代谢产物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表明,PAGln的水平与免疫治疗反应呈负相关,且其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实现。小鼠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实验结果显示,施用PAGln后,小鼠的肿瘤生长显著增加,免疫反应也受到抑制,证明了PAGln在免疫治疗中的潜在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探索了肠道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可能的策略,以改善抗PD-1免疫治疗的反应性。研究团队发现,对于那些对抗PD-1治疗表现出耐药性的患者,通过FMT可以有效地重塑其肠道微生物群,向更有利于免疫治疗反应的肠型(如E_Eumin/E_Bact)转变。FMT的这一潜力为PD-1治疗耐药性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那些在自然状态下或经过治疗后仍然显示抵抗的患者,FMT可能为其恢复治疗反应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团队表示,此项发现不仅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标志物,也为未来的精准治疗与免疫治疗优化开辟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由仁济医院消化科陈豪燕研究员,肿瘤科主任医师肖秀英及其团队主导,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包括消化科博士后朱小强博士,博士研究生胡慕妮、黄孝雯、硕士研究生李灵翕,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林晓琳;仁济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肖秀英、江苏省肿瘤医院沈波主任医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宋兵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本研究还得到了消化科主任医师房静远教授和洪洁研究员的大力支持。本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